静压桩也适用于覆土层不厚的岩溶地区。在这些地区采用钻孔桩很难钻进;采用冲孔桩,容易卡锤;采用打入式桩,容易打碎。只有采用静压桩可缓慢压入,并能显示压桩阻力,但在溶洞、溶沟发育充分的岩溶地区,静压桩宜慎用,以及在土层中有较多孤石、障碍物的地区,静压桩宜慎用。
1、测量定位:按照加固图纸要求布设桩位,将具体的压桩位置确定,并做好标记。
2、桩段制作: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段严格按照配筋设计制作,桩身平直,外径尺寸误差不大于±5mm,断面平整;钢管桩段材质、管径、壁厚严格按设计要求选择,焊接坡口面按焊接要求制作。3、桩位引孔及锚固螺杆安装:利用水钻等工具预先引孔破除原基础混凝土,同时种植锚固锚杆,其锚固深度满足压桩反力的要求,并做好养护和保护。4、安装反力架:待锚固锚杆养护完成后,安装压桩反力架,安装压桩反力架应始终保持竖直状态,垂直度误差不宜超过1%,均衡紧固地脚螺栓,在压桩过程中应及时检查并随时拧紧松动的螺栓。
5、压桩:节桩应设置桩尖,桩尖尺寸宜为200mm,就位时应准确对位,平面误差应小于20mm,垂直度偏差不超过0.5%,准确就位后开始对桩施加压力,每压入300mm左右时停止施压,复核此时桩的垂直度偏差。当节桩顶距离压桩面约100mm时,节桩施工完毕,开始准备接桩。
接桩:在接桩之前需先仔细清理桩头上浮土等杂物,然后把第二节桩与节桩的接头对齐,检查第二节桩的垂直度,如果达不到要求,应重新加以调整,后将两桩焊接在一起。焊接时应进行初步定位,即先将桩的四个角点焊接在一起,然后再对称将上下两节桩焊接在一起,焊缝要求连续、饱满,焊脚高度不小于6mm。
7、收桩及灌桩:用安装与桩顶的百分表对桩的下沉量进行读数,并通过油泵上压力表随时观察记录压桩力的大小,当桩的压入深度和压力值同时满足设计要求时,结束压桩。压桩结束后,如采用钢管桩,应向桩内灌入细石混凝土,确保灌入混凝土密实饱满。
8、封桩:在桩顶用两端设有90°弯钩的钢筋与地脚锚固螺栓对角交叉焊接,然后支模浇筑混凝土进行封桩,形成桩帽。